https://youtu.be/-eBUcBfkVCo

這是一個我覺得很值得推廣的TED演講。

首先作者用來形容憂鬱症的語言豐富而且真實,加上引用許多文學作品,讓人理解了憂鬱症存在於人類社會很久,但在近代才被定義;而這個定義,也許在更之後才能被理解。

再來就是作者的深入調查與廣泛收集資料、訪問患者,讓他能夠歸納出憂鬱症的生理與心理層面。

這個演講我每個時期都會重複看看自己有什麼遺漏的地方,或者是有什麼地方可以讓我有跟之前不同的感想。

我以前不知道文化的價值;或者說,我每個人生階段比之前的人生階段更知道文化的價值。

還沒有幾年之前,我唸理工科的明星學校,也拿過班上前幾名,高中的時候考上理想的志願,總覺得身邊家長、還有他們對待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小孩的態度,很勢利。剛上大學的時候,老實說我覺得這個社會剩下的都是很物質的東西,我身邊的人被考大學的成績衡量了價值,好像他們除此之外身為人類的部份都不會被看見一樣。

我尤其很不喜歡老是問我讀什麼書可以考上前幾大的家長,我覺得我自己身為人的部份沒有被看到、而是掛了一張很漂亮的產地履歷才被看到。大概也是那時候開始,覺得人一但對小孩有所期待就會變得勢利。

念大學的時候,某一天開始,我覺得時間觀變得很奇怪。

我有時候去上課,然後發現課堂上的內容很跳躍,好像一恍神就開始講完全不相干的內容。後來我的感官變得很奇怪,我聽不到在我身邊跟我講話的人的聲音,但是我覺得風吹窗戶的聲音很大、大得令人抓狂。我有時候突然不想上課就直接走出教室,完全不覺得那種情境下自己做了一個很突兀的舉動;而是我心裡有個*天大的理由*讓我當時非得*立刻*離開教室。我後來聽說這好像是血清素濃度不夠造成的衝動控制不好。

曾經有人說她看見我離開教室的那個感覺,就好像是馬上就會做出傻事一樣。

不能上課,至少可以從學校的交作業系統上面看到考試跟作業日期,我不上課的時候就自修原文書應付作業跟考試。說起來很奇怪,我開始覺得讀不完一個句子。原文書上面的單字我每個都懂,但是放在一起沒有關聯。

句子很破碎的感覺就像是「我現在要去巷口的便利商店買咖啡」這樣的句子,我會覺得,巷子、便利商店、咖啡、現在,但是這些詞的關聯性是什麼我不知道,我只是知道有咖啡、有巷子、有便利商店,然後呢?

之後我開始發現我寫字的感覺很奇怪,我在寫筆記的時候會出現一些英文單字有ooo或是ggg這樣不正常重複的字母。再更後來我常常覺得想哭、絕望,而我不知道原因,或者是原因很荒謬,各種微不足道的事情發生(例如說課堂上被問問題回答錯)我都會無限上綱到我真是一無是處。

後來就被朋友帶去醫院,然後因為被害妄想的關係,醫生隨便說什麼我都暴怒,還從椅子上面站起來。只記得當時一直說什麼要回去上課、要回去上課。

然後開始吃藥之後就是兩個星期在吃不下跟焦躁到發抖的副作用裡面煎熬,偶爾試試看去教室上課。大約兩星期穩定下來,一個月後比較有感。

這個經驗讓我很深刻覺得「藥物治療是必要的,而且必須持續一段時間才能看到療效」

在這種嚴重失去生活機能的時間,我有時候連「去巷口的便利商店買一杯咖啡」這樣的事情都覺得很遙遠。有時候渾身無力不想出門,有時候胸悶心悸覺得根本呼吸不到空氣。室友很擔心的時候我開始學會講一些轉移注意力的笑話,不管好笑或不好笑。

藥物讓我恢復了身體上的基本生活機能,我變得可以走出房門、可以打理自己;然而嚴重的時候仍然是躺在床上發抖、盜汗、喘不過氣來。有時候我一邊躺在床上發抖一邊聽影音課程,或者是沒力氣下床的時候我會用錄音的方式預先錄好報告,之後能下床再打。

心理上仍然是空虛、絕望,而且對於自己下滑的成績還有自己變得時好時壞的身體狀況感到擔心,尤其是憂鬱症常常給人抗壓性不好的刻板印象。

我跟一些試圖叫我想開一點的人解釋憂鬱症的感受是什麼,然後我發現,我的語言很貧乏,我受過的所有教育都沒有辦法讓我精確的形容我經歷了什麼。

後來就是聽到這個演講讓我領悟到,也許很多人是為了向這個世界求救、或是為了反駁這個世界的誤解、又或者他們悲鳴的方式就是文學、畫作、音樂,才透過人文將自己的表達能力擴大到成為了藝術。

也許有些人得到了救贖、有些人沒有,但這些東西都變成了經典。

我還記得有一天半夜我突然離開學校宿舍,走了很遠,然後再凌晨三點左右走回來,看到巷口的便利商店。當時我想到梵谷一幅畫作是深夜中的咖啡廳,突然熱淚盈眶。我不知道怎麼表達那個情境,但是梵谷表達得太好了。

我是從那時候才開始回去讀工具書以外的書籍。我以前以為可以被量化、可以變成產值的事物,才值得投資時間。直到生病之後才發現,其實人類就是需要精神層面的東西去支撐自己。

畢竟是很少唸文學方面的書,當時能想到的就是一些高中教材,好吧那麼就看看孟子,看到一些以前只覺得是考題、要背答案的句子,竟然會有不同的心得,還會被感動。

原來這些文學的珍貴不是在於考試,而是有一天我自己精神上支撐不住的時候,突然想到某一個跟我不同時空背景的人,竟然有類似的心情,曾經有人把這種特性稱為經典作品的普世性。

大概從那時候開始,我覺得社會需要文化與藝術。

人的語言是很貧乏的,但人的感受複雜度遠超過語言的貧乏,因此我們需要更精細的表現方式,尤其是當一個人面對長期的痛苦、或是遭遇重大的變化、或是有些事情三言兩語說不清楚卻又想傳達。

人文尤其是社會的資產,有時候藝術作品好像超越了時空告訴跟作品共鳴的人說「我瞭解了、而我也經歷過」

這樣的共鳴,超越了時間跟空間的隔閡。

噗首的演講也充分展現了這點,講者引用了文學與畫作,傳達了憂鬱症悲傷難過一蹶不振以外的特質,同時也令人共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夏蟲語冰 的頭像
    夏蟲語冰

    坐井觀天

    夏蟲語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