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到底在想什麼?我大約從20歲那時候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因為從此之後我就一直在進出身心科。
坦白說第一次看到藥單的時候覺得很荒謬,我很清楚這不是心臟的問題而是腦神經上神經傳導物質的問題,然而我在身心科就診,所以我的問題是身還是心,而心又是什麼?也是從此開始對生物心理學有興趣,身為一個講求科學的人,我覺得憂鬱症是神經傳導物質的問題,理論上化學可以解決,然而又有很多研究報告顯示心理治療不可或缺。從那時候開始,總認為自己有心理疾病是荒謬的事情、西醫談非解剖學上的「心」是荒謬的事情、還有持續疑惑著人的心究竟是什麼?
我的心生病了,是器官上的病變?還是價值觀的問題?心理治療可以給我什麼幫助?如果是價值觀上的問題我為什麼不能自己透過學習幫助自己?
剛好當時有在練劍道,劍道常常講正心、修心,我更有疑問,在價值觀的語境裡,心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這個東西可以存在、可以透過外在或內在的方式修正?劍道講不動心,孟子也說過不動心,這兩者的不動心有什麼異同?心是抽象之物,為何又有正與不正、動與不動之說?孟子誰知說過做學問的目的是「求其放心」就是把弄丟的「心」找回來,心是無形之物,竟然還可以丟失?
而我們在牽涉到「意念」的語境裡,常常用到心這個概念,有事情佔據思考叫做「掛心」、對人事物的過度關注叫做「操心」、對一件事情能夠考慮周詳我們說「有心」「用心」⋯那麼這些心是同一個東西嗎?當我們說「心」的時候涵蓋或不涵蓋什麼,而心理治療想治療的到底是什麼、劍道上面要修為的到底是什麼?
越去追求,似乎就用遙遠;暫且擱置,卻好像就在身邊。